【感激太太】太太全職照顧自閉兒24小時無休 疫情令丈夫醒覺忽略太太感受:我不稱職
發布時間: 2021/05/06 17:11
最後更新: 2021/05/07 18:15
嚴錦棠(阿棠)和太太 Priscilla有兩名子女,大女兒今年11歲,小兒子3歲。在小兒子一歲多時,阿棠與Priscilla發現他有點不太對勁,語言能力倒退,學習及活動能力也較遲緩。與之前照顧大女兒的經驗作對照,夫婦倆意識到兒子的情況毫不簡單,於是帶他進行檢查,結果診斷他有潛在自閉元素,開啟了這夫婦的進階親職學習之旅。
做丈夫的我忽略了對方的情緒
得知消息當刻,Priscilla的心情掉到谷底,除了一方面心疼兒子,另一方面也由於從朋友身上得知照顧自閉症孩子的過程困難重重,前面的路將會十分崎嶇。至於阿棠的反應則沒有Priscilla大,因為那時他並未察覺兒子的情況有多嚴重。現在回想,阿棠都覺得當時自己表現不合格,
自己向來比較正向,當知道兒子狀況後,都會嘗試用正面角度去看事情;不過,這樣卻忽略了Priscilla的情緒。那時我只是簡單安慰她,沒有意識到要支援她的情緒;我亦沒有主動查找與自閉症相關的資料,我真的不太稱職。
疫情令阿棠知道自己是不稱職丈夫
Priscilla是全職媽媽,與一般工作不同,全職媽媽根本沒有下班時間,需要24小時全天候打理家庭;而兒子有特殊需要,也意味她要投放更多精力在兒子身上。有一段時間,阿棠的不稱職令Priscilla恍如自己在單打獨鬥。
然而,大概在一年前情況出現轉變。2020年疫情肆虐,與很多人一樣阿棠突然多了很多時間留在家中,與Priscilla一起照顧家人,這時他才發現原來自己以往一直做得不夠。而且,看著兒子一天一天長大,更察覺兒子及Priscilla其實十分需要支援。阿棠於是開始研究自閉症,查找相關資料。除了更認識自閉症,也了解父母日後可以怎樣陪伴兒子成長。接下來,他與Priscilla重新協調及分工。
雖然經過協調,但夫婦倆總會有意見不一的情況。大家都著緊兒子,於是各自從不同途徑查找資料及方法,希望可以幫助他。不過,各種意見太紛雜,有時會令阿棠及Priscilla意見相左,出現矛盾。逐漸地,阿棠意識到與Priscilla的矛盾,其實是兩人夫婦關係的延伸,
問題癥結在於我們日常的相處及溝通模式,要疏導問題首先要調整心態,彼此都要有意識去溝通;此外,我們也需要談談對子女的看法。雖然這並不會立刻解決所有問題,但是卻可以有助我們調整步伐,對兒子的成長也有好處。
各按其時 成為美好
除了調整夫婦間的步伐,需要調整的還有是兒子教導模式。在機緣巧合下,阿棠參加了一個為自閉症子女家長而設的課程 ,從中了解到最有助兒子的成長方法,不是用盡全力催谷他達到某些標準,而是按著其能力再選擇合宜的方式。
最重要是在適合的時間用適合方式,有些方法著重訓練小朋友的認知能力;可是,當孩子的能力不足以應付訓練,只會弄巧反拙,增加小孩及父母的壓力之餘,又傷害了彼此關係。進行訓練的先決條件是要了解孩子,若能按孩子的能力,先為他打好基礎,如:鍛鍊他的大小肌肉,或是助他建立互動能力等,循序漸進,這樣便最能幫助他成長。
最近兒子的情況出現進步,開始與別人有眼神交流。阿棠與Priscilla喜見兒子有進步,同時也擔心現有的訓練不適合兒子,兩人於是調整內容,以配合兒子的成長步伐。
親職協作是夫婦一生的功課
自發現兒子患有自閉症後,阿棠與Priscilla的注意力大多放在兒子身上,不經意會忽略女兒的需要。女兒自小懂事乖巧,明白弟弟需要更多照顧;不過,小小心靈其實也渴望父母疼愛,以及有人陪伴。這時,Priscilla兩位姐姐正可以支援他們,
我十分感謝她們幫忙,有時候會帶女兒外出,有時候又會到我們家幫忙照顧兒子,讓我或Priscilla有與女兒單獨外出的機會。
照顧孩子是父母的職責,可是孩子同時也可以令父母的生命成長。照顧兒子成了阿棠與Priscilla夫婦倆的成長契機,兩人得以重新正視一直存在的相處問題,建立以溝通為基礎的關係。誠如阿棠所言:
當父母心境健康,無論外在環境有多困難,自然也能帶著子女一同面對,不怕會被挫敗打倒。
全程訪問過程,阿棠不停感謝太太是一位好媽媽。的確,孩子成長需要父母一起親職協作,是彼此一生的功課。
同場加映林子善分享夫婦關係
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,參考名校精選試題,鞏固知識,緊貼學習進度。立即免費下載︰bit.ly/2X96KAZ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三晚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:https://bit.ly/35z6COD
文章獲維護家庭基金授權轉載。